转自:工控网
导读: 根据世界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推断服务化趋势对当前中国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和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OFweek工控网讯:根据世界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推断服务化趋势对当前中国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和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服务化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的交织将为中国通过服务外包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提供新的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服务化带来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国际转移的机遇,凭借廉价的土地、能源、廉价优质的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承接了大量的制造外包业务,从而让“中国制造”风靡全球,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
但这是一种低层次的、依靠低廉的生产成本进行竞争的模式,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摩擦、能源原材料短缺、环境恶化以及“民工荒”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承接制造外包业务的发展模式面临着重重困难。
随着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服务化的深度发展,跨国公司以企业的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是转包给服务提供者,以便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外包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许多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甚至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发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业务外包出去。同时,基于成本和质量的考虑,跨国公司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选择离岸外包的形式,将外包业务委托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承接。
虽然从总体上说,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制造业占有比较优势,服务业占有比较劣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服务业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无所作为。
中国是人力资源丰富的大国,除了拥有数亿科学文化素质相对低的劳动力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新成长的大学生在就业大军中比重迅速增长,急需寻找与大学教育水平相适应的新就业岗位。
这就为中国以服务外包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向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劳动密集型服务提供了可能性。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业持续增长,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外包中心。
目前,中国已形成几大服务外包中心,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等城市服务外包发展很快。
中国城市向发达国家提供IT服务外包迅速发展表明,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的交织,为中国通过服务外包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中国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把握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带来的新机遇。
二、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引起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根据中国新型工业化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考虑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可以预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会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
从信息化的作用看,传统工业化道路是在工业化后推行信息化的,工业化过程对信息服务业的需求相对弱;新型工业化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要求工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提高,这将引起工业对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强烈需求,推动第三产业中的通信、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科研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引起制造业在信息服务投入方面的服务化。
从能源消耗和环保看,发达国家以传统工业化方式实现快速发展时,大多以能源高消耗、污染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形成很大的社会成本;中国新型工业化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
这意味着:在工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结构中,非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会下降,再生性资源耗费比重将会上升,将导致制造业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很强的实物资源,如能源、钢铁、石油、原料的需求相对下降,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相对弱的服务资源,如环保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通讯服务等第三产业资源的需求相对上升,这将引起制造业在环保、信息、科技、通信服务投入方面的服务化。
因此,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推进中国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引起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优化升级。
三、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将有助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途径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根据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特点。
可以推断: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将利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生态文明新要求提供新的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高速发展,这是抓住20世纪后20年国际产业大转移机遇的结果。此次国际间产业大转移,最明显的特征是传统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资源消耗型甚至环境消耗型(即污染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意味着中国已走的工业化道路是大量消耗资源的道路,包括能源的消耗、原材料的消耗、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有形资本的消耗等,在某些产业中是普通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尽管中国借此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增长,但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却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同时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如果今后仍沿用传统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那将是难以为继的。为此,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而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将使全部中间投入中服务要素比重上升,相应节省能源、原材料的投入,有助于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
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尤其是在实物产品作为传递服务的媒介和平台的阶段,可以有效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化学品管理服务为例。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化学品供应商的收入完全取决于化学品的销售,销售量越大,收入就越高。
供应商通常会采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鼓励顾客增加购买量。而顾客的目标是以最少的化学品实现预期的功能。所以,在传统的按量支付报酬的模式下,买卖双方的目标相互冲突。化学品管理服务模式下,化学品功能成为交易的基础,顾客按照功能支付报酬。
服务提供商的利润主要来自于高效率地实现功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实物产品不再被看作是利润的主要来源。此时,节约使用化学品成为买卖双方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化学品管理服务模式通过改变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新的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综上所述,无论是投入服务化还是产出服务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将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新的重要途径。
四、中国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将有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
为此,中共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现途径。根据已有国际经验,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产服务业的支撑。从生产服务的特殊功能出发,其发展和创新对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是现代制造业已经广泛融入研发、物品设计、品牌策划等生产服务业成份,对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是现代市场营销服务不仅可以发现市场需求,还具有创造市场需求的功能,对于企业开展市场需求导向的创新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是现代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等都是企业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
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服务业,是产业创新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制造业对生产服务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生产服务业得以迅速发展,必将增强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保障。
原文链接:http://gongkong.ofweek.com/2016-07/ART-310000-8100-30008192.html